当第一缕阳光轻抚过金沙江的峡谷,载着5位成员的检修车队正向着云南元谋的平新光伏电站疾驰而去。
在这支队伍中,一个身影特别引人注目——22岁的薛海蛟,一位入职不到一年的00后女检修员,即将迎来她职业生涯的首次高原光伏电站预试“攻坚战”。
位于海拔2000米的平新光伏电站,数十万块光伏板绵延铺展,宛如“银色海洋”。这座电站年发电量超过5亿千瓦时,是当地电网的重要支撑点和“西电东送”的绿色能量源之一。
“银色海洋”里,三峡基地公司三峡环境新能分公司检修队成员们努力克服剧烈的高原反应和烈日风沙的环境考验,顺利完成了全站箱变设备预试工作,全力以赴确保设备在迎峰度夏期间的安全稳定运行。
作为队伍中最小的女性成员,薛海蛟没有退缩,甚至有些跃跃欲试,她在日记中写道:“技术没有性别界限,设备检修不会因为我是女生就降低标准。”
高大的盘柜下,身材娇小的薛海蛟需要踮起脚尖、伸长手臂,才能勉强够到设备。但她没有依赖他人,而是迅速组合几块绝缘凳,叠放成自己的临时工作台。烈日下,她在滚烫的金属开关柜中,全神贯注地核对二次回路。汗水浸湿了她的工装,发丝紧贴着皮肤,但她只是简单回应:“班长,我年轻,扛得住!”
在关键的35kV开关柜电流互感器变比极性试验中,示波器屏幕上的微小相位波动几乎难以察觉。薛海蛟凭借着冷静与细致,精准捕捉到了那稍纵即逝的微小相位差,及时排除了隐患。她的专业与专注,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也暗暗点头。
为期10天的攻坚战里,这位被队友们称为“光伏玫瑰”的姑娘,与团队一起高效完成了站内20余台35kV二次保护装置的精密调试。
由她主导完成的复杂非电量检测数据,不仅准确无误,其条理性和完整性都堪称范本,为后续设备状态评估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
巾帼不让须眉,在她身上不是口号,是浸透汗水的真实写照。工作之余,她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主动梳理检修经验、技术要点和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后续新能源项目准备“实战指南”。
正如她所言:“当我们00后说"吃苦",吃的是技术攻坚的苦,品的是绿色革命的甜。”
她用实际行动证明:在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女性也能打破职业壁垒和性别偏见,成为勇立潮头、破浪前行的先锋。
薛海蛟正是万千奋斗在新能源一线青年劳动者的缩影。这束来自金沙江畔的青春之光,用专业、汗水,甚至泪水,默默守护着每一度清洁电力的安全输送,在广袤的银色“海洋”中,以青春之笔,饱蘸奋斗之墨,书写着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撰稿:张帅 摄影:胡伟 审核:孙平 张倬栋 张琼莉)
三峡基地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二级子公司,于2016年8月25日在武汉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5.75亿元。公司核心业务包括生态环保、水电旅游、供水供电、物业管理等。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行业一流、创新发展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助力三峡集团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坝路8号
邮编:443002
电话:0717-6767024
传真:0717-6767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