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昌市五峰县长江大保护项目的建设一线,活跃着一位青年工程师的身影。他早出晚归,扎根现场,紧盯每一段污水管网的敷设,守护每一间污水处理厂房的诞生,亲历五峰长江大保护项目的点滴推进,也实现了自身的蜕变成长……他就是三峡基地公司三峡环投公司五峰日清公司建管运维部的武金锦。
书生入山:当眼镜遇上安全帽
2021年初春,26岁的武金锦背着帆布包,踏入了宜昌市五峰县长江大保护项目现场。初次见面,他戴着眼镜,身形单薄,白净的面庞宛如未出校门的学子。
“他是来搞工程的?”参建单位的老施工员们心中嘀咕,“这文弱书生的身板,能行吗?”面对质疑,武金锦未置一词,只是默默紧了紧安全帽系带,背起塞满图纸的帆布包,一头扎进了五峰县九曲回肠的盘山公路,开启了攻坚之旅。
他从项目协管员做起,面对点多、面广、线长的复杂工况,他白天蹲守现场,追着导师请教,积累实战经验;傍晚转战档案室,在繁重的项目管理之余,主动担起档案管理工作;夜晚则埋首图纸手册,参加公司夜校学习。他深知,唯有足够专业、足够敬业,才能不负众望建好项目。
山路丈量:从晨光到星光的十二时辰
2023年8月的一天,注定烙印在武金锦的职业生涯中。天边刚透出晨光,他的身影已立在渗滤液处理站施工现场——综合水池迎来关键浇筑。超过8米的模板支撑体系如巨兽般矗立,大量混凝土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次浇筑成型。他逐一检查工人的安全防护,紧攥浇筑方案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心弦紧绷。“开始浇筑!”下午三点的指令划破空气,泵车轰鸣启动。烈日炙烤下,轮胎碾过地面,热浪蒸腾。
夜幕降临,挑战才真正开始。工地亮起成片的照明灯,把钢筋丛林照得如同白昼。武金锦穿梭其间,强光手电锐利地扫过每道模板接缝,每一道细微的变形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凌晨五点,最后一方混凝土终于浇筑完成,目送最后一名工人走下脚手架,他悬着的心才缓缓落地。通宵鏖战,精神高度紧绷,他本该疲惫不堪,此刻却异常轻松。摘下安全帽,他的笑容迎着朝阳绽放——这或许只是万千工程节点中的平凡一夜,却已是守护青山绿水的永恒印记。
蜕变勋章:从图纸到现实的成长礼赞
四年淬炼,当年那个“文弱书生”已然蜕变。他用单薄的肩膀扛起一项项重任,凭的是对工作的较真碰硬、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这份执着,终获累累硕果:他参与管理的项目相继落地——千月公路通车,便利了居民出行;城区污水管网如脉络般延伸至每家每户,改善了人居环境;渗滤液处理站有效祛除臭气,保障了垃圾无害化处理。厂站、管网、河流,每一笔都浓墨重彩,为五峰的绿水青山画卷注入盎然生机。
最令他自豪的时刻,莫过于“宜昌市AAA级安全文明工地”公示那天。老施工员李师傅重重一拍他的肩膀:“小武,当初看走眼了!你这细胳膊细腿的,骨子里是真有股子狠劲!”武金锦笑了笑,那些办公室鏖战的深夜、暴雨中排查管网污水井的凌晨、浸透汗水的工装、磨破的手套、熬红的双眼……瞬间都化作了闪光的勋章。
武金锦深知,平凡岗位的奋斗、矢志奉献的青春从不孤单。身后,是并肩作战的三峡人,用真诚包容铺就成长的阶梯。每当急难险重任务压顶,团队的坚实后盾总能化作破浪长风;每当项目管理遭遇险峰,团队凝聚的智慧光芒总能照亮前路。正是这温暖而强大的集体力量,支撑着他在守护绿水青山的第一线,以青春热血攻克难关,用责任担当诠释初心,在长江大保护的壮阔征程中,奋力书写着三峡人的荣光。
山风拂过他的安全帽,捎来远处溪流的轻吟。他知道,在这片绿水青山间,还有无数个像他一样的青年,正以青春和汗水,镌刻属于他们的时代印记。而千万个这样的故事,终将如涓涓山溪奔涌汇聚,化作守护长江的的磅礴力量。(撰稿:尚梦涵 摄影:郑爱宜 审核:肖莉 李洋)
三峡基地发展有限公司是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二级子公司,于2016年8月25日在武汉注册成立,注册资本35.75亿元。公司核心业务包括生态环保、水电旅游、供水供电、物业管理等。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成为行业一流、创新发展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助力三峡集团创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地址:湖北省宜昌市西坝路8号
邮编:443002
电话:0717-6767024
传真:0717-6767024